近日,“今年冬天气温很低,是一个很冷的冬天”的说法引发关注。那么,今年的冬天会冷吗?区分冷冬和暖冬的标准是什么?今年冬季气温状况将如何发展?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、气候预报办公室副主任张大全作出分析。
△10月17日至21日全国平均气温分布图。图片来源:国家气象局
张大全表示,国家标准《寒冬级别》(GB/T33675-2017)和《暖冬级别》(GB/T21983-2020)对寒冬和暖冬给出了明确的定义。根据定义,只有全国一半以上气象观测站冬季平均气温达到寒冬/暖冬标准时,才能判断今年的冬季是寒冬还是暖冬。简单来说,在气象界认为,寒冬暖冬不是“预报概念”,而是事后对冬季气温状况的“认知概念”。
据统计,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,我国共出现6次寒冬,均发生在2012年之前。
从现阶段国内外数值模式结果来看,今年冬季我国气温接近常年同期,以暖为主,但气温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,冷暖波动较大。
张大曲说,近期,赤道中、东太平洋大部海面温度低于常年同期,处于中性至寒冷状态。赤道中东太平洋冷水预计将继续发展,并在深秋时迎来拉尼娜现象。一般在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冬季(今年12月起)ar到明年2月份),我国出现低温的概率要高一些。这种情况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尤为显着。此外,这些年北方雪灾和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也较高。例如,2007/2008年和2017/2018年冬季都是低温冰冻雪灾严重的年份。即使索恩,受全球变暖等因素影响,进入21世纪以来,在拉尼娜现象的背景下,我国也经常出现暖冬气温,甚至出现暖冬,比如2020/2021年的冬季。此外,我国冬季气候不仅与热带海水温度异常有关,还受到北极海冰、积雪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。它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,需要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综合研究和判断。从海洋、冰、雪和大气中提取和预测信息。
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,一方面,我国冬季平均气温有非常明显的变暖趋势。另一方面,北极地区的气温上升幅度明显高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。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缩小,西风带大气环流减弱。受此影响,我国冬季气温波动更加剧烈。需要关注季节性强冷强热给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。
(来源:中国气象局) Copyright © 2024-2026 51吃瓜网每日大赛-吃瓜网51官网版-51今日大瓜每日大赛 版权所有